醫療:新生嬰若現病理性黃疸 嚴重者或需換血治療

發佈日期: 2018-10-08 23:26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新生嬰兒與母親血型不同,有機會出現「病理性黃疸」。醫生指,嚴重的話要換血治療,否則可能影響腦部發育。

戴太的兒子個多月大,出生首天就證實有病理性黃疸,跟常見的生理性黃疸差不多,都是皮膚及眼白發黃。原因是他遺傳了爸爸的B型血,而媽媽就是O型。

戴太懷孕時免疫系統對胎兒產生抗體,破壞胎兒的紅血球,導致溶血,男嬰血液的膽紅素含量出生後急劇上升,無法經肝臟排出體外。跟一般黃疸一樣,他「照燈」治療後已康復。

戴太表示:「醫生說先照藍燈,如果照燈(黃疸)仍未退去就要換血,可能影響腦部發育,可能會變傻。第一時間聽到當然害怕。」

醫生指,約一成母嬰血型不同的個案,會出現病理性黃疸,較常見例子是媽媽O型血,嬰兒卻遺傳了爸爸A型、B型或AB型血,一般出生首天便發病。

香港每年約有一百名嬰兒,因為問題嚴重要換血治療,降低膽紅素水平。

中文大學兒科學系教授韓錦倫稱:「(膽紅素)如果太多會上腦,腦幸好有自己的防禦,不過最大問題,尤其(出生)首廿四小時,這個防護罩未成熟。最嚴重所謂『核黃疸』,即傷害兩個重要的腦核,永久傷害他的成長發育,令他動作上、功能、肌肉功能,全部受損,例如聽覺都會受損。」

不過他說,本港約十年才出現一宗核黃疸。

經常說嬰兒有黃疸很常見,「生理性黃疸」有多普遍?

醫生指每年約有大約一半新生嬰兒,都有生理性黃疸,原因是出生後第一個月,肝臟發育未成熟,未能處理膽紅素,除了皮膚、眼白發黃,胃口也會下降,照燈的作用是增加膽紅素代謝。」

子女出現過「病理性黃疸」,母親再懷孕會否再發生?

醫生說有可能,建議女性再懷孕時,要盡早告訴醫生,讓嬰兒出生時有更密切監察。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