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組織促社會接納拾荒為正常經濟活動 營造工作空間

發佈日期: 2018-07-28 19:50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本港有不少人拾紙皮變賣,一項調查估計拾紙皮的人,處理了全港至少兩成紙皮的回收工作,建議社會應接納拾荒是正常的經濟活動,並為他們營造工作空間。

66歲的黃月嫻「黃姐」,在上水拾紙皮已經四年,她是退休公務員,每月的退休金有三千元,她沒有申請其他援助,紙皮是她重要的收入來源。她說拾紙皮另一個好處是環保,不想有用的廢紙去了堆填區,所以她堅決不會為了增加重量賺多些錢,而淋水到紙皮上,她說執紙皮都要有職業操守。

黃月嫻表示:「你的紙皮濕透,發霉,又有細菌,是做不到,不可以再造紙,為何要這樣?我去取水又辛苦,低下頭這樣淋,多做兩重工夫,不如我多拾兩個盒。」

關注拾荒者的組織「拾平台」,今年年初訪問了大約五百名拾荒者,調查發現,拾荒者的平均月入是716元,其中八成受訪者年過60,約九成人是因為經濟動機而拾紙皮,但只有百分之8有領取綜緩。

「拾平台」指出,不少拾荒者都想自食其力,調查發現有約一成七人,曾經被食環署驅趕,也有近一成六拾荒者指,曾受到市民不禮貌對待。

黃月嫻說:「在我這幾年的經驗裡,遇到很多人真的看不起我們,視我們為過街老鼠,就是說你拾垃圾而已,我說,拾垃圾不是人嗎?拾垃圾也是職業來的,況且我不是拾垃圾,我是拾紙皮。」

「拾平台」進行的調查推算,拾荒者每天處理接近二百噸廢紙,合共承擔了全港至少兩成紙皮的回收量,有回收業界人士形容,他們和拾荒者是唇齒相依的關係,如果沒有他們,很多小型回收商會做不下去。

環保廢料再造業總會會長劉耀成表示:「如果完全沒有清潔工人,沒有公公婆婆,沒有拾荒者,你開一間店舖,你就要自己去拾,前面一環扣一環,整個回收鏈才能順暢。」

「拾平台」認為,社會應該要認同拾荒者的貢獻,推行友善政策,跟業界制定指引,保障拾荒者的安全和權益,讓他們擁有工作空間。

「拾平台」發言人鄧永謙表示:「我們希望嘗試聯同區議員以及這裡附近的業主,談談這個空間可以怎樣做一個更加好,更加完善的資源回收中心,使大家也可以仍然在這裡工作和生活。」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