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通識:港大古蹟

發佈日期: 2018-06-23 15:36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古物諮詢委員會通過,將香港大學三座一級歷史建築列為法定古蹟,令這所百年大學擁有的法定古蹟增加至七個。

最早被列為法定古蹟的港大建築物,是1912年落成的本部大樓。這座港大歷史最悠久的建築物,由巴斯商人麼地爵士出資興建,屬愛德華巴洛克式的建築。日治時期遭受破壞,其後進行擴建。大禮堂命名為陸佑堂,以表揚馬來亞華僑陸佑對大學的捐助。

另外,港大有三座建築物同時在1995年列為法定古蹟,其中大學堂建於1860年代,原本是私人住宅,其後由法國外方傳道會購入,1954年再轉售給港大,用作男生宿舍。大樓一樓和二樓的柱廊有石柱,並建有具都鐸建築風格的尖拱。

孔慶熒樓由遮打爵士等人捐助建成,1919年落成。大樓有中央圓頂,具古典復興風格,曾用作高級職員休息室和音樂系教室。港大為感謝孔慶熒家人的捐助,1986年將建築物命名為孔慶熒樓。

已故鄧肇堅爵士是著名慈善家,他父親鄧志昂亦是。1931年落成的鄧志昂樓就是他捐助興建,是一座平頂建築物,具新古典主義風格。初時用作大學的中文學院,現時是饒宗頤學術館。

至於剛獲古諮會通過列為法定古蹟的儀禮堂和梅堂,分別以港大第一任校長儀禮,和第二任校監梅含理命名,先後在1914年和1915年建成,是校園最早期的學生宿舍。外牆由紅磚鋪砌,屋頂配以中式瓦片,中西合璧。

另一座新的法定古蹟馮平山樓,由東亞銀行始創人之一馮平山捐款,在1932年建成。這棟三層高的紅磚和花崗岩建築,前身是圖書館,收藏中文文獻為主,其後改為博物館。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