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建局擴衙前圍村重建項目考古範圍 有議員促增透明度

發佈日期: 2018-06-07 22:17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市建局約十年前開展的黃大仙衙前圍村重建項目,由於發現相信是明清時代的文物,將擴大考古範圍。市建局說在完成保育方案前,不會進行任何發展。

有六百多年歷史的衙前圍村,是本港市區最後一條圍村,市建局2007年展開重建計劃,承諾盡量保留門樓、「慶有餘」牌匾和結構較完整的八間村屋等,又會興建一個保育公園,周邊就用來興建約750個住宅單位。

市建局說兩年前完成居民安置後,進行考古,在圍村東北角和西南角發現石製地基,估計屬明清年代興建的更樓和圍牆,亦在另一處發現相信是護城河遺址。因此決定擴大考古範圍,至約390平方米,以作全面評估。

市建局早年公布計劃時,預計項目今年完成,之後將落成日期延至2023年。被問到會否影響成本估算和進一步延期,市建局說要視乎有甚麼考古發現。

市建局執行董事(商務)馬昭智表示:「是否可以做到、追到(目標),我們現在才2018年,我們還有很多年,承諾了我們不會做任何的發展計劃,或者任何的發展工程有關,直至我們的考古工程發掘完結。」

市建局說,這幾天下雨,為了防止地下水湧上來沖散泥土,要在挖掘範圍內堆放沙包,保護遺址。

有立法會議員同意,項目擴大考古範圍,但市建局應該增加透明度。

民主黨新界西議員尹兆堅稱:「一個項目隔幾年,才公布有新項目發展方向,相信社會人士會有期望和錯愕,為何會再延遲呢?」

他認為市建局項目應定期向公眾交代進展。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