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長期服用降膽固醇藥物或有副作用 須改用針藥

發佈日期: 2018-04-16 23:26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心血管疾病主要原因之一,是膽固醇過高,部分患者需要長期服用降膽固醇藥物控制,少部分人會有副作用,要改用針藥。

69歲的「陳女士」有脂肪肝、膽固醇超標。八年前做身體檢查時,發現心臟三條主要血管中,有兩條都有脂質沉澱斑塊,其中一條阻塞七成五,需要做「通波仔」手術。

陳女士說:「雖然說做了『通波仔』,初時真的都會擔心,會努力一點做運動,飲食又會小心一點,擔心第二條又出現阻塞。」

醫生指,身體內約七成膽固醇由肝臟分泌,餘下三成才是從食物中汲取。一旦出現脂肪肝,肝臟分泌膽固醇就更多,患者即使嚴格控制飲食,都難以控制膽固醇水平,需要接受藥物治療,但當中近一成人會出現副作用。

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榮譽助理教授陳諾表示:「有些病人服藥後會有肌肉痛的情況出現,或是肌肉酵素高了,引致肌肉發炎。另外亦有病人服藥後,會令肝酵素過高,這幾類病人都不適合服藥。」

除了口服藥,近年開始患者也可以注射生物製劑,來降膽固醇,副作用較少,但較昂貴,每月需要約六千元。

陳諾說:「針藥相對來說沒有這類型的副作用,降膽固醇效果亦較顯著,可以降五至六成。」

他指,若果服藥沒有副作用,病人亦可以注射生物製劑輔助治療,每兩周注射一次。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