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台灣相思樹倒塌數量倍增 政府正逐步替換新樹

發佈日期: 2018-02-17 21:15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政府上世紀七十年代,在郊野及市區大量種植台灣相思樹,以防水土流失,但它們平均壽命只有50至60年,當局正逐步移除並種植替代植物。

沙田圓洲角公園單車徑附近的斜坡,原本種滿了樹葉呈鐮刀型,長綠喬木台灣相思樹,其中一段最近更換了新樹種,包括冬天樹葉會變紅的山烏桕,樹葉呈橢圓形的假蘋婆,以及有紫色小花的小葉馬纓丹。

市民李小姐說:「可以種一點有花的樹,整條路都有,可以變成打卡熱點。」被問到會否覺得要有香港特色,她回答:「洋紫荊都可。」

上世紀七十年代,本港大量種植台灣相思樹,防止人造斜坡水土流失,截至去年底市區約有九萬多棵,不過由於它們壽命只有五十至六十年,目前正出現老化,面臨倒塌危機。

發展局紀錄顯示,16/17年度台灣相思樹倒塌數目,是之前兩年總和的近三倍。

港大地理系講座教授詹志勇說:「這幾十年來它的功能不是白費,只是到現階段功成身退,當時的確是這款樹很快,在很惡劣的環境長大,造成成功覆蓋,慢慢種植之後落葉及根部生長,令土壤條件得以改善。」

移除台灣相思樹時,一般都會保留它的樹頭和樹根,這樣才不會破壞斜坡的結構,但隨著時間它們會慢慢分解,釋放養分落泥土。過去五年,政府已移除一萬三千多棵台灣相思樹。

樹木專家詹志勇認為,可以多種植本地品種,多元化、有不同花期,營造景觀效果。

詹志勇表示:「要有高中矮,要有灌木,草本和鋪地造成層次感,要選擇樹型美觀和開花的,或很漂亮的花和果的樹,造成城市不單是綠化,還是美化。」

政府今年亦會陸續在十三處斜坡,包括大嶼山翔東路,和粉嶺公路等更換新樹。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