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單位呎價屢創新高 市建局擬檢討7年樓賠償準則

發佈日期: 2018-02-09 20:49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市建局本年度起五年內將會開展九個新重建項目,收購呎價預料再創新高。行政總監韋志成稱,按同區七年樓齡單位樓價釐定賠償,令重建單位很難不賣貴一些、建細一點,形成了現時的重建困局,有必要檢討賠償標準。

這個在未來土瓜灣港鐵站旁邊的新盤,過半是二百多呎的開放式單位。九年前市建局以每呎五千多元收購,本月開售,最貴賣到大約三萬元一呎。

葉太是同區受重建影響的街坊,去年市建局以天價,每呎一萬五千多元收購她五百幾呎的舊屋。但如果要用賠償換新樓,勉強買到低層一個三百多呎的單位。

土瓜灣重建戶葉太表示:「管理費又貴,起碼每呎四元,一個月就要三千元,三千元對我們窮人來說,買一頓飯菜就差不多。」

市建局成立十六年至今,完成了十四個重建項目,絕大多數與發展商合作。市場主導下出現「納米盤」、「殭屍露台」,坊間形容是「迷你豪宅」、「富貴劏房」。

市區重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指:「用那麼高的價錢去補償,如果賣樓的價錢不比它更高,我不可能有收入。我沒有土地的話而又希望能夠增加單位數目,無可避免就只能將單位面積縮小。」

韋志成稱,問題在於七年樓價的賠償標準,十幾年來隨樓價不斷破頂,令重建步伐難以加快,未來九個新項目涉及三百五十億元開支,即使資產淨值已經滾存到三百廿六億元都難以應付。

韋志成續指:「所以好多人提到三百幾億元以為是很大筆錢,但對於我來說是偏低的。」

市區重建局前非執董涂謹申稱:「如果真的到了某一個高位回落,你無以為繼,政府沒有理由不打救你,不可以的,因為是道德責任,是你讓人家做的。」

過去四年,五十年的舊樓增加了四千幢,但市建局只拆了三百幢。到2046年,每兩幢就有一幢超過五十歲,市建局稱,將研究立法要求業主維修,減輕重建壓力。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