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古尋源:菲林攝影再成潮流 冀傳統沖曬店得以延續

發佈日期: 2018-01-14 06:49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一幕幕歷史影像,透過照片,令我們可以重溫昔日的香港。菲林早在十九世紀中葉在歐洲面世,之後逐漸普及。

香港亦不例外,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不少人開始用菲林拍攝照片,紀錄生活一點一滴,攝影漸漸成為一份興趣,而沖曬照片亦變成當時的新興行業。 

朱國良在學生時代已經加入攝影學會,後來開始在沖曬店工作,在舊店主退休後,堅持繼續經營店鋪。他說這十多年間,隨著數碼科技發展,剩下的菲林沖曬店已寥寥可數。

菲林沖曬店店主朱國良表示:「我96年入行,做了十多年,因為租金實在太貴,舊老闆跟我說經營不下,打算結業,最後我叫他把器材轉讓給我繼續嘗試經營,然後把店由地面搬遷至樓上經營。」

隨著2000年代初,數碼相機出現,菲林攝影開始式微,經營菲林沖曬就變得越來越困難。

朱國良指:「都不知還可以經營多久,好多行家都已經結業,多了人用數碼相機拍攝,沒太多人用菲林。因為菲林要收沖費,數碼就只沖曬照片,所以利潤不高,還有租金不斷增加,根本很難經營下去。」

使用數碼相機,一按快門就可以馬上看到成品,但使用不同型號的菲林相機就有不同的步驟,例如我手上這一部,就要手動過底片才能拍攝下一張。

近年,菲林攝影似乎有「復興」趨勢,當中不少更是九十後的年輕人。

21歲的Elvis三年前開始接觸菲林攝影,近年更成為自由身攝影師,透過菲林拍攝人像。對他來説菲林攝影,又有甚麽吸引之處呢?

攝影師Elvis Tang表示:「因為菲林相片特別有質感,相片充滿微粒,有點粗糙感覺,這個是我覺得數碼相片很光滑,平滑的特質給不到的效果。」

Elvis說,對於年輕一代,拍攝菲林時的等待,因為與習慣快的生活模式相反,反而增添了一份新鮮感。

Elvis Tang表示:「最大的分別是拍攝的心態和方式。心態上,一筒菲林只有36張,很自然就會珍惜每一格底片,就算拍得不好也會拿來看;但如果拍數碼相片,拍得不好就會馬上把它刪除掉,也未必會拿來重看。」

正由於菲林攝影再成為潮流,Elvis說希望有更多年輕人接觸這種拍攝方式,令傳統的沖曬店可以繼續延續下去。

底片的微粒就像一份對歲月的肯定,但在講求效率的年代,你又是否願意為一張照片而等待呢?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