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系列2》:骨癌(二) 今早十一點半無綫新聞台

發佈日期: 2017-11-19 11:30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癌症博士今天繼續解構骨癌。與其他癌症一樣,越遲確診越提高治療難度。在骨癌病人當中約有一至兩成人,因為遲求醫或對化療反應不好,最終截肢保命,造成身體不同程度的缺損。現在一起走進醫院,看看如何為這類病人裝配義肢,讓他們回復活動能力及生活質素。

伊利沙伯醫院義肢矯形師鄺恩義說:「建豪,請坐。」

骨癌康復者朱建豪表示:「腳套好像細了,細了、鬆了。」

二十歲的阿豪近日消瘦了,左腳的義肢都變得不合身,要到醫院度身訂造另一支。

鄺恩義表示:「對,瘦了很多,向上踢上來,因為現在大腿瘦了,我需要為你倒模,為你做一個新的套筒,讓你穿得舒適,走路不會鬆脫。」

穿上長褲,看起來跟一般人無異。阿豪三年前確診患骨癌時,腫瘤長在膝關節,但化療幫助不大,跟媽媽商量後決定膝關節及小腿都截肢。

朱建豪指出:「你可以見到一個乒乓球在膝頭,因為腫瘤之前一段時間,數個月都不知道,那段時間腫瘤已長得太大,可能化療效果不好,那時很痛,我當時想如果可以截肢就會好一些,不會痛,醫生又跟我說有義肢,那就更好了。」

要駕馭「新腳」,再次腳踏實地走路,阿豪花兩個月適應及在醫院訓練,除了平路,亦要行斜路、樓梯等。

朱建豪續說:「行樓梯要一步一步走,例如行第一步後,要在同一平台踏一步,才能再踏第二步,一定要雙腳停在同一階梯,才可踏第二步。打籃球打不到,因為要跳,單腳跳但會拖著,有這種感覺,而且平日逛街追不到朋友。」

醫生指,每十名骨癌病人當中,約有一至兩人都好像阿豪需要截肢,再配合化療治療。

中大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黃國全表示:「有機會他對化療反應不好,其次有些情況,他可能找醫生時比較遲,腫瘤生長得很大,大得侵蝕了血管神經線,變成如果這些血管神經線被侵蝕了,如果真的做手術就要一起切除,一起切除沒有血氣及神經線功能,其實肢體就不能保留,那些情況就需要截肢。」

義肢矯形師指,無論在手腳不同位置截肢,都可以裝配義肢,讓病人回復活動能力,但截肢範圍愈大,要學習控制義肢就愈困難。

鄺恩義稱:「膝蓋以下(截肢)病人,因為本身自己仍有膝關節,所以戴上義肢後,活動能力基本上可回復接近百分之一百。但膝蓋以上(截肢),因為牽涉要控制膝關節,所以(活動)能力只能回到百分之七十,或再差一些、百分之六十。例如做運動,他們要跑步,或者要走急步,這些都會出現困難。」

義肢一般使用三至五年,配件會有機械性的損耗,例如走得快,或者穿著做跳躍運動,都會加速關節位的損耗,這會影響安全,要更換。

患者如果想義肢靈活一些,例如行樓梯不用逐級逐級行,可以選擇安裝智能義肢。如果要運動,例如跑步,就要配刀片形的義肢,但費用都會相應增加。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