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四成劏房戶不滿居住環境 有組織為基層家庭改造蝸居

發佈日期: 2017-11-04 22:20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劏房」共通點是面積小,家庭也可能會有不少東西令居所更窄。一班建築師和設計師就化身成為「魔術師」,為這些「劏房」單位大改造。

淑明一家三口住在這間九十多呎的劏房三年多,地方小,沒有衣櫃,衣物收藏在床下的膠箱和紅白藍袋,棉被雜物就堆放在自己造的鐵架上。

十五歲的女兒正在讀中三,平時會拿著椅子坐在小凳子做功課,一坐就堵塞唯一的通道,兩母女經常因此爭吵。

劏房住客淑明指:「那小凳,我劈爛了,是我劈爛的。可能會有抑鬱症,不出奇,真的會。因為環境侷促,時常吵架。不出奇,真的會有。」

有關注基層住屋的團體估計,香港有大約八十萬人住在劏房,但政府統計處去年公布的數字就說,香港大約有八萬八千間劏房,住了接近二十萬人,人均面積是62.4平方呎,接近四成的劏房戶不滿居住環境。

一班建築師、設計師和社工去年成立組織「起動社」,義務替基層家庭改造蝸居。這一晚,幾個成員到淑明家裡了解情況。

大部分基層家庭視劏房是臨時居所,很少會花錢和心思裝修。「起動社」幫忙改造的個案,都是預計會住在同一個地方超過兩年的家庭。

實地視察之後,義工們會提出意見和整合,改造後淑明的家會是這樣。

「起動社」發起人麥喬恩表示:「我們希望最基本的東西齊全後,幾個人在一個空間裡叫做一個『家』,其實我不是要你對劏房有感情,我想你對『家』有感情。」

他們申請了基金,每個個案會有五千元改造費。為了省錢,他們亦會上網找二手家俬。這一天,預備好工具,一班義工幫淑明的家變身。用了五小時,淑明的家煥然一新。

淑明指:「『家』的感覺是幸福,有種幸福的感覺,回來像一個家庭。」

「起動社」期望未來有更多基層家庭,居住環境得到改善,家庭關係更見和諧。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