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標籤法實施七年 營養師指成分表識別高度加工食品

發佈日期: 2017-10-28 21:48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早前消委會發表報告,指有果汁被驗出有微量防腐劑成分,與標籤上的資訊不符。營養標籤法已經實施了七年,市民可以從這些標籤看到甚麼?

Karen為了女兒的健康,近年多了留意食物標籤。

家長Karen稱:「我會留意一下它的成分表,最重要是短。都聽過很多人說,現在的添加劑吃了以後會令小朋友,一些情緒可能會過度活躍,或者其他的病會衍生出來。那些東西你身體不需要,我覺得可以避免的就盡量避免。」

營養資料標籤制度於2010年7月開始實施,所有在香港出售的預先包裝食品,必須在成分表中列明,產品使用了哪些添加劑。歐美近年流行「乾淨標籤」的概念,即是成分表越簡潔越好,添加劑越少越好。

有營養師指出,從成分表可以看出產品是否屬於高度加工食品。她舉例指這盒芒果味乳酪,加入了黃色色素E102,根據香港法例,是屬於可以使用的添加劑,不過英國食品標準局則建議避免食用。

註冊營養師曾欣欣說:「一個較天然的乳酪,我們見到成分表其實只有兩個,就是奶和益生菌。色素最不需要的,你說防腐劑可以延長保存期,這是商業的用處,但是色素我覺得絕對不需要的。」

食物標籤還包括「一加七」營養標籤,即是要標示能量以及七種核心營養素,包括糖、脂肪、鈉的含量等,另外產品上也可以標示一些「營養聲稱」字眼,有營養師認為要小心理解。

香港公共營養師及食療養生師協會副會長何偉光稱:「譬如無添加,是我不加東西,不過食物本身已經有。我不加上去,不等於無添加就不會吃了很多糖。」

很多人都不知道各種營養素的每天建議攝取量是多少。有學者認為英國標籤圖像化的做法,用「紅綠燈」標示,即是紅色代表那種營養素的量比較高,令消費者可以多加注意。

理大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客座副教授梁嘉聲指:「一個數值未必很容易令普羅市民了解這個數值代表甚麼。你怎樣把數值的資訊轉化令普通市民都理解得到,這是很多地方都仍然在研究中。」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