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系列II》:大腸癌(二) 今早十一點半無綫新聞台
發佈日期: 2017-10-22 11:30
港澳
粵上一集介紹了大腸癌的成因及病徵。要及早發現大腸癌,最有效方法就是接受大腸癌篩查。 篩查分兩部分,首先是大便隱血測試,如果化驗證實大便帶血,就需要接受大腸鏡檢查,以確定大腸內是否有瘜肉或腫瘤。近年香港亦積極推動大腸癌篩查,希望能逐步減少大腸癌個案。 這裡是中文大學醫學院的實驗室,研究人員正準備對參加大腸癌研究市民的大便樣本,進行隱血測試。 有研究人員稱:「棒內有藥水,扭開十字然後拉開,六個不同位置插入,插入棒頭留了大便就可以了。因為它有螺旋坑紋,大便會黏上去,少量大便已可以。關上後寫下留大便的日期,如果陽性反應,有個數字並有「+」的符號,如果陰性就是「-」的符號。」 如果隱血測試呈陽性,醫生便會安排照大腸鏡,徹底檢查腸道有否異常組織。 中大腸胃健康中心主任胡志遠表示:「現在看到在乙狀結腸,發現一個約四至五毫米的瘜肉,這粒瘜肉像冬菇凸了出來,遇到這情況,便需要進行切除手術。」 胡志遠又稱:「現在我們都視大腸癌診斷,以大腸鏡為黃金標準,解像度已經越來越精密,以及有不同技術,在檢查時能夠將可疑地方放大,以前的一些較扁平的大瘜肉,可能需要傳統手術治療,現在大腸鏡已能做到我們稱為『黏膜下切除術』,內鏡手術可以完整將這些早期癌症切除出來。鎮靜藥方面的調校上也更成熟,所以絕大部分病人接受大腸鏡檢查,也不會覺得不適。」 醫學界一般建議50歲開始便應接受大腸癌篩查,而衞生署去年推出先導計劃,分階段資助61至70歲市民進行篩查,首批有萬多名參加者,當中大約八百人要照大腸鏡,七成人都發現大腸腺瘤需即時切除,更有約五十人因此發現大腸癌。 中大大腸癌教育中心總監黃至生稱:「通常這些大腸癌被發現時,是很早期的狀況,他們的五年後存活率十分高,說的是超過九成。但隨著之後繼續進行大腸癌篩查計劃,會更少後期癌症會被發現,因為慢慢地隨著瘜肉被切除,市民患上大腸癌的機會減少。」 市民如果想查詢政府資助的大腸癌篩查計劃詳情,可以到這個網站,了解自己是否符合參加資格,以及如何參加。 至於未符合參加資格的市民,如果也希望可以及早篩查,現時市面上的大便隱血測試,由一百多元至二、三百元不等。至於大腸鏡檢查,視乎在私家大腸鏡中心還是私家醫院進行,由四、五千元至過萬元不等,市民可問下自己的家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