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中大研藉檢查視網膜 篩查阿茲海默症早期病人

發佈日期: 2017-10-09 23:24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阿茲海默症」是認知障礙症中最常見類型,沒有預防方法和根治方法,發病初期也較難發現。中文大學正研究透過檢查視網膜,篩查出早期病人。

這位女士接受的不是普通眼睛檢查,中文大學研究團隊正收集她的視網膜影像,希望能制訂一套檢測阿茲海默症的方法。

中大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助理教授張艷蕾表示:「視網膜和腦部,兩者的生物特徵和結構非常相似,視網膜血管或是神經有一些損傷或退化的時候,其實是直接或間接,反映腦部有神經或血管一些損傷。」

本港七十歲以上長者,每十人便有一個患認知障礙症,當中約七成屬阿茲海默症。

阿茲海默症是由於腦內積聚不正常物質,例如澱粉狀蛋白,令腦細胞逐漸死亡,影響患者的記憶力、判斷力甚至說話能力。

醫學界正研製在病發初期使用可減慢腦部退化的藥物,不過在患病初期,醫生說症狀不明顯,要抽取脊髓液、或做正電子腦掃瞄才有機會發現。不過,兩種檢查分別有入侵性或價錢貴,沒太多人用。

不過,張艷蕾發現,阿茲海默症患者眼部血管數量比一般人少,彎曲度較大,視網膜周圍亦有明顯退化。

她希望透過收集不同程度病情患者,及一般人的視網膜影像做對比,找出阿茲海默症初期患者的視網膜特徵。

張艷蕾稱:「我們從前找到一些關係性,但是還未有一個很好的方法,可以去解釋這些數據,所以我們要再用一個嶄新的方法,例如是人工智能的方法,去識別這些不同圖案,和眼底神經損壞和血管損壞的樣式。」

她說,收集視網膜影像只需幾秒,亦非入侵性,相信可普及採用。

阿茲海默症早期較難診斷,一般診斷方法如何?

主要靠醫生臨床觀察,及了解病人的家族病史。不過醫生指,這些方法都不是十分準確,容易有誤診。

美國一個研究發現,一批臨床確診為輕度阿茲海默症的患者,經過「正電子腦掃瞄」後,發現有近五成人其實根本沒有病。

中大的研究何時會有結果?

預計兩年內會公布結果,團隊現時正從數百人中,選出一百個,收集視網膜影像。為免影響分析結果,他們的眼晴都必須健康,沒有白內障等問題。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