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台將推颱風路徑概率預報 預測九天路向

發佈日期: 2017-08-27 22:49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剛過去的風暴「天鴿」為本港帶來狂風水浸,近年有人提出「風假」少了,在科學層面可以怎樣解釋?

上世紀每當有颱風襲港,狂風暴雨加上風暴潮,經常造成大量人命傷亡。

幾十年來防災工作做得好了,預報技術亦讓市民可以更早作出防範,減低颱風造成的人命及財物損失。

但近年有市民比較關心的是,因颱風襲港而不用上班上學的「風假」少了,網上更有「李氏力場」的說法,指颱風不在日間影響香港,減少商人的經濟損失,有專家指其實是與颱風登陸的位置有關。

聯合國颱風委員會氣象專家方志剛指︰「我看看情況,近年颱風比較多是在香港東面登陸,香港會比較遲才會受到烈風影響,所以掛八號風球的時間,第一、就會遲了;第二、就是因為風已經近岸,香港受烈風的時間都會短了,你的感覺就會遲了掛、早了落,所以好像感覺『風假』的時間短了。」

剛襲港的「天鴿」於西面登陸,本港受影響的時間相對較長,它的中心風力及環流亦比今年在香港東面登陸的「苗柏」及「洛克」大。

近年甚至有人質疑,香港天文台架構上隸屬商經局,是為經濟服務。

商經局表示此安排有歷史因素,1883年天文台成立的目的就是支援商界及航運界。除了氣象觀測,亦會量度地磁及報時,而美英等國家亦有相似架構。

天文台表示,他們的天氣預測基於科學數據,科技進步令預測更準確,但亦有一些限制。例如雷雨帶最終有沒有影響香港,以及七月底沒有為香港普遍帶來烈風的八號風球「洛克」。

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預報業務)李立信指︰「好像『洛克』這些,它的烈風範圍比較小的颱風,只要它的移動路徑有少許偏差,香港可以由有烈風變成沒有烈風。這麼微細的捕捉,就算以現今最先進的電腦都未必可以百分百掌握得到。」

他又說概率預報是趨勢,天文台會推出九天颱風路徑概率預報,以不同顔色代表颱風有可能的路向及其機會率,再視乎市民對概率預報的反應,考慮加入新的元素。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