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室:漏斗胸患者遲求醫將錯過手術最佳時機

發佈日期: 2017-08-14 23:26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本港每三百至四百人當中,就有一人有「漏斗胸」。醫生指會影響心肺功能,並隨著年齡增長而惡化,而不少個案因遲求醫,錯過做手術的最佳時機。

不願出鏡的陳先生,兩年前開始留意到,正值發育的兒子胸口凹陷,看醫生後證實有「漏斗胸」。

陳先生(化名)表示:「他做運動不能做長時間,否則會喘氣,呼吸比較困難。」

「漏斗胸」是由於在胎兒或嬰幼兒時期,胸骨沒跟隨肋骨一起發育,造成胸口凹陷,形狀像漏斗般,壓著心臟和肺部。

患者多數在三歲後開始出現胸口痛、心律不整,和容易氣喘等,隨著年齡增長,徵狀會更加越明顯。

這類病人要做手術改善,現在可以利用微創技術,在胸腔植入鋼板支架兩至三年,矯正凹陷位置。

公立醫院一年約進行五至六宗青少年「漏斗胸」矯正手術,醫生指臨床發現不少個案,比較遲才求醫。

港大醫學院外科學系臨床副教授黃格元表示:「肺功能不是完全正常,沒有一定含氧量的話,這類兒童吸收不太好會偏瘦。10歲是最適合的年齡,因為鋼板放完的時候是13、14歲,胸骨剛剛開始硬化,定型了後復發機會很小。有些20多歲的成年人,發現自己有這個問題,找胸外科醫生做矯正,是特別難做,是因為胸骨已經硬化了。」

他指手術後病人須留院約一星期,而出院後六星期內,不可以做一些碰撞性運動,以防鋼板支架移位。

除了接受手術,增肥或健身能否改善「漏斗胸」情況?

醫生指「漏斗胸」問題,不會因增肥、健身,或體格成長而得到改善。相反,兒童在發育期,情況可能會越來越嚴重,建議家長盡早求醫。

如果要做手術,事前需接受甚麼檢查?

一般都要看看胸腔凹陷的程度,有否影響心肺功能。醫生會以電腦掃描計算胸壁橫徑與前後徑的比率,如果指數大於3.25,就建議做手術。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