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絲路‧一一帶路》 非洲中餐館「蝕本生意」

發佈日期: 2017-06-27 10:00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東非小國吉布提長年面對乾旱,土地貧瘠,加上鹽分高,全國適合耕作土地只約百分之一,九成多物品都依賴外國入口,即使是次一等的貨物,價錢都很貴。

像這個本地攤檔,這些蔬菜及水果來自鄰近國家埃塞俄比亞及索馬里,但這裡價錢較當地還貴三倍,好像這些香蕉,要港幣十元。

這餐桌上的食物全部由法國或中國進口,物價有多高,問老闆娘最清楚。她稱:「法國來的生菜,1980(90港元)一棵,都是空運過來。這個中國來,這個叫蒜苗,是1500(65港元)一公斤。為了保證菜的質量,所以只有空運。」

這家餐館主要做中國人或外國人生意,物價高,價格浮動。老闆娘說,有時蝕本生意都要做。

老闆娘說:「那個西蘭花,有時賣4200(180港元),有時賣2700(120港元),但我的價錢不能一天一個價。別的菜賺錢,這個菜就不賺錢。像中國人吃飯愛吃一點青菜,這個菜不賺錢我們都得賣。不是考慮賺不賺錢,因為中國人念國家、想家,想要吃點家鄉菜、家鄉飯。」

吉布提七成多人口,每天生活費不足三美元,兩成人活在極端貧窮,一日三餐成問題。不少人提起非洲,都以為這裡「無啖好食」;在吉布提這裡,「吃不起」才是最大問題。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