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料本港心房顫動患者增 籲自我檢查及早識別

發佈日期: 2017-06-19 22:33
港澳
團體料本港心房顫動患者增 籲自我檢查及早識別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有醫學團體指隨著人口老化,本港到2030年,患有心房顫動的人數,預料會較現時增加超過五成,提醒長者及「三高」人士可以透過平時看醫生時,以及自我「把脈」檢查,及早留意。

七十四歲的熊先生十年前在酒樓突然暈倒,送院後證實中風及患有心房顫動,熊先生說事前完全沒任何徵狀。

病人熊先生表示:「那天我剛剛去飲茶,號碼輪到我們時,當我起身去取位時,便暈倒了。」

心房顫動即是心跳快速而且不規律,病人有時會出現頭暈、氣促或胸痛等,但有調查發現一半病人沒有病徵。

有心臟專科醫生指,心房顫動病人中風機會較一般人高出五倍,當心房發生顫動時會形成血塊,血塊隨血管遊走到腦動脈會造成堵塞,引致中風。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指,去年有五萬六千多人患有心房顫動,隨著人口老化,估計到2030年會有八萬三千多人,增幅超過五成。

學院指市民平時可以透過一分鐘自我「把脈」,多加留意;又認為門診醫生可以幫忙,恆常地為六十五歲以上人士,或高血脂、血糖和血壓的「三高」求診者檢測脈搏跳動規律,及早識別心房顫動病人。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會董蕭頌華表示:「當醫生把脈時,是可以診斷到病人的脈搏規則與否,若果脈搏不規則,醫生便可安排病人進行心房顫動檢查。」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又表示,市民亦可用三隻手指,按在姆指對下手腕位置自行把脈,如果脈搏跳動不規律或速度超過每分鐘100次,就應該告知醫生。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