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古尋源:造香手藝漸沒落 鄧皓荃冀弘揚傳統

發佈日期: 2017-05-14 10:53
港澳
探古尋源:造香手藝漸沒落 鄧皓荃冀弘揚傳統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香港傳統文化保育發起人鄧皓荃表示:「我覺得香和香港很有淵源,我不希望香港成為一個無香的港。」

大家知否香港為甚麼叫香港?

由來眾說紛紜,其中一個說法與沉香有關。古時香港盛產香木,同時是販運香木出口小海港,故名香港。

可能香給大家的印象只出現在宗教儀式,但香的用途和變化可以有很多種,大家有否興趣對香的文化多點了解呢?

鄧皓荃表示:「一支支有兩種,一種有香骨,即有竹簽在內。另一種是扇香,又叫肉香,沒香骨在內。這是塔香,這花用模弄出來,其實製香有很多款式,可造薑餅、米奇老鼠。其實製香除了一條條和一粒粒,還有些可攜外出,例如香囊,這是將製香藥材弄碎放內,可放在袖口袋,一路走一路香噴噴,還可送禮。還可弄成一粒粒像珠,當作手鏈,味道慢慢揮發。」

三、四十年代,造香手藝由新會和澳門傳入香港,但在科技進步下百業革新,機器代替人工,傳統手工製香漸沒落。

懂得人手造香的人寥寥可數,鄧先生是其中之一。他說製香篆首先要用香壓,把香灰壓平,再把香印垂直壓上去,輕輕用手指按壓。然後把香印,垂直拿出,要注意若有裂紋,一定要用香鏟撫平,否則香燒出來會斷。

鄧生一直開班教學生製香,他希望把傳統中國文化弘揚,令港人用正面和嶄新角度認識香。

鄧皓荃表示:「香要發展要有創意,復古找回古代香方,其實有很多方式玩。我想宣揚給大家(香業)不是你所想的老土迷信,有宗教人會認為香是迷信,但香不一定拿來拜神,可用作薰香。讓他們對香有一個重新的觀點,而不是迷信。」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