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際:活體捐肝有風險 法定年齡界線應清晰

發佈日期: 2017-04-29 16:46
港澳
吳國際:活體捐肝有風險 法定年齡界線應清晰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在瑪麗醫院接受換肝手術的病人鄧桂思情況仍然危殆,主診醫生吳國際表示,活體捐肝有一定風險,不鼓勵市民仿效,最重要是家屬願意捐出死者器官。

26歲的鄭凱甄主動捐肝為鄧桂思延續生命,負責手術的醫生吳國際出席本台節目《講清講楚》時表示,本港最多人輪候的器官,包括肝、腎和心臟,遺體器官可以整個移植,血管亦較粗,令接受移植病人康復機會更大,相比活體捐贈,尤其是為陌生人捐肝風險高,不主張社會仿傚。

港大肝膽胰外科及肝臟移植臨床副教授吳國際指:「我們不想一個正常的人,去冒百分之零點五的生命風險,去進行捐肝手術,所講的是一個複雜手術,有機會身亡、有機會出現併發症,但在器官短缺情況之下,我們仍然要做這個選擇。」

對於鄧桂思未滿十八歲的長女希望捐肝救母,吳國際認為醫生要保護未成年人。

被問到如果年齡只差數個月便到十八歲,是否法律以外,人情可以有酌情考慮因素,吳國際指:「既然已經劃了十八歲的界線,我們醫生就應該遵照這個界線。我們是拿手術刀去為捐肝的人開刀,所以我們負一個很大的責任,確保捐肝者的安全。所以在這個底線之下,始終都覺得,一個黑與白的分差會比較好一點。」

吳國際呼籲社會人士捐贈器官:「最年長的屍體肝捐贈去到七十歲以上。我們想告訴大家,我們中心以肝臟移植來講,年齡並不影響肝功能,亦不影響肝臟質素,最近鄧女士她接受遺贈肝臟的年齡都是七十歲。」

而受到鄭凱甄捐肝的影響,網上登記捐贈器官人數近日增加,最近亦有死者家屬願意捐出死者器官。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