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父母須觀察嬰兒排便 以防患上巨結腸症

發佈日期: 2017-04-24 23:26
港澳
醫療:父母須觀察嬰兒排便 以防患上巨結腸症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初為人父母不少人都會擔心嬰兒的胃口及消化問題,如果嬰兒出生後兩日或以上都沒有排便,可能是患了罕見的「巨結腸症」。

凝凝八年前早產出世,之後數日都沒有大便,證實患有嚴重「巨結腸症」,大小腸都沒有吸收營養功能,要吊營養液維持生命,幸好成長過程算順利,兩歲時更出現「奇蹟」。

凝凝媽媽李太表示:「很幸運地她生長了百多厘米的小腸出來,之前醫生曾說過,如果她的腸多於七十厘米小腸,她可以生存了。她現在最大問題是吸水問題,所以每一日都要回醫院取電解質,補充水分。」

巨結腸症是先天性疾病,在胚胎發育時,腸道神經細胞未能發育完成,令直腸、大腸以至小腸失去蠕動功能,令嬰兒出現排便問題。

大部分患者出生後數日,大腸以至小腸可膨脹至原本的兩倍或以上,腹部脹大,部分人會嘔吐。

患病嬰兒要在出生一個月內,切除包括直腸等有問題的腸道部分,但這樣會令患者終身失禁,部分人要在腹部開人工造口協助排便。

醫生承認是治標不治本,但亦只可以這樣做。港大外科學系小兒外科講座教授譚廣亨表示:「如果糞便排洩不了一直聚積,上游的腸會一直發大。裡面有很多細菌,可以引致腸炎,細菌入血就會演變成敗血病,可以致命。」

目前診斷這個病,醫生會在嬰兒腸道取活組織化驗,確定腸道神經細胞有否異常。香港大學最新研究就發現引致這個病的基本問題,有望日後只需檢測父母基因就可以預測嬰兒患病機率。

港大外科學系副教授顏秀慧表示:「(現時)最難是有些病人(嬰兒父母)帶有同一個基因變異,有些是很嚴重的巨結腸症,但有些人是完全沒有徵狀,要等嬰兒出生後才能確認。」

有關研究仍然繼續,團隊期望長遠能找出根治巨結腸症的方法。

巨結腸症的診斷面對甚麼困難?

這個病只是腸道缺乏神經線,就算懷孕期間超聲波都難以發現。至嬰兒有便秘等問題,亦可能因其他病導致,最終都要由嬰兒的腸抽一些組織化驗,才會診斷。

萬一有此病,對兒童長遠發育有甚麼影響?

大腸主要功能是吸收多餘水份,對於吸收營養及發育影響不太大。如果病情較輕的,小朋友可能因經常便秘,容易有腸炎,要長期服用服藥或灌腸協助排便。如果去到要做手術,患者可能會失禁,對於社交就會有較大的影響。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