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諮詢非遺名錄 有組織冀當局提供更多資助

發佈日期: 2017-02-25 00:19
港澳
政府諮詢非遺名錄 有組織冀當局提供更多資助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政府正在諮詢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的名錄,包括南音、紮作技藝等,有項目負責人期望,日後政府可以提供更多資助。

每逢大時大節,都會見到舞獅助興,不過要製作獅頭、龍頭、花炮等,炮製一個香港特色獅頭並不容易,單是「紮」這個動作,紮作師傅許嘉雄就練了二十年,他說現時要找人入行很難。

紮作師傅許嘉雄指:「現在的年輕人不像我們以前的年代,太多東西玩耍,太多事情做。」

對於紮作技藝被建議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的名錄,許嘉雄期望政府會資助本地紮作師傅:「真的要給到紮作師傅的手上,甚至說提供多一些空間,給多一些項目給紮作師傅去發揮,而不是給一些紮作店舖的老闆。」

古琴製作技藝,14年被列入香港非遺清單,同年更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但現年80多歲的蔡昌壽說,除了每月獲得內地政府200元人民幣資助外,看不到有甚麼作用。

古琴製作師傅蔡昌壽表示:「都是『得個聽字』,譬如說中央頒發牌給我,及在報章有介紹,沒得到甚麼幫助。需要政府可以找一些場地租給我們,就已經滿足。」

政府在2015年5月,將內部的非遺專組升格為非遺辦事處,增設六個新公務員職位。非物質文化遺產諮詢委員會主席鄭培凱認為人手仍然不足:「非遺與古蹟不一樣,古蹟你不去碰它,不去拆它,它還在那裡,這個非遺,你不去碰它不去摸它,到時就沒有了,政府能撥的所有人,包括展覽館的人,也就這麼幾個人,那我們其他二十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委員會的委員,二十一個人都是義工,我們不可能天天幫它做。」

他期望代表作名錄可引起更多市民關注,促使政府增加投放資源。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