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施政報告》(五)房屋及土地利用(下)

發佈日期: 2017-01-18 12:01
港澳
2017《施政報告》(五)房屋及土地利用(下)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2017《施政報告》

(五)房屋及土地利用(下)

發展大嶼山

101.今年上半年將公布大嶼山發展和保育藍圖,方向是「北發展南保育」。北大嶼山將作經濟及房屋發展,包括機場北商業區、東涌新市鎮、港珠澳大橋口岸上蓋及小蠔灣;而東北大嶼山則透過在欣澳填海,再配合香港迪士尼樂園,作休閒、娛樂及旅遊發展。大嶼山其餘大部分地區將用作保育、休閒、文化及生態旅遊用途。

102.機管局的「SKYCITY航天城」項目佔地逾25公頃,將成為集酒店、零售、餐飲和娛樂於一體的專區。

103.港珠澳大橋口岸人工島可提供50萬平方米的樓面作經濟用途。今年上半年將諮詢社區。

長遠規劃——《香港 2030+》

104.香港人口和住戶數目持續增長,市民對改善生活空間和環境的訴求與日俱增,因此對土地需求有增無減。此外,跨境交通日益便捷,香港與珠三角在土地利用問題上的互動關係日益緊密。為此,香港必須做好長遠的全盤規劃。

105.政府已開展《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規劃研究,並進行公眾參與活動。

106.規劃署估算直至2046年的土地需求最少4 800公頃,而即使所有現正推展的短中長期土地供應措施如期落實,仍需再物色最少1 200公頃。

土地利用——發展與保育問題

107.香港樓價高、租金貴,形成巨大的生活壓力,是嚴峻的民生問題。住的問題亦影響了家庭結構,扭曲了價值觀:不少人的目標就是盡量賺錢買樓供樓,青年人選科和擇業都要向錢看。住的問題也是香港最嚴重的安全隱患,不少家庭走投無路,甚至要住在工廠大廈內的劏房。

108.社會對房屋用地的供應和需求問題,存在着一定的誤解。首先,在需求方面,香港人口的增長率已經相當低,老化速度亦相當快,我們不能夠靠降低人口增長率減少對住屋的需求。過去4年,本屆政府多次採取措施,成功遏抑外來需求、投資需求和炒賣需求,但「上車難」的問題仍然未解決。在供應方面,香港的工業大廈空置率已經十分低,我們不能靠重建工廠大廈增加住宅單位數量;同時,在稠密的市區建樓,產量十分有限。

109.在成本方面來說,樓價高和租金貴並不是由於建築費高,而是由於地價貴。香港絕大部分家庭負擔得起建築費,只是負擔不起高昂的地價。地價貴的原因並非土地短缺,而是規劃作房屋發展用的土地短缺。今天,作房屋用途的土地只佔全香港土地的7%。

110.歸根究柢,香港的房屋問題是土地利用問題,而土地利用問題,不是技術問題,而是觀念問題。只要我們肯打破劃地為牢的舊觀念,只要我們肯認真、科學和客觀地重新思考土地利用的規劃,我們就可以增加土地供應,降低地價、樓價和租金,減輕香港人的住屋負擔,提升香港人的住屋質素,根本解決房屋問題。

111.作為負責任的政府,也作為香港社會的一分子,雖然這是本屆政府任期內最後的一份施政報告,為了整體社會的利益,為了香港的長遠發展,為了我們的下一代,我們有必要向大家總結和交代經驗,請大家重新思考香港土地利用的規劃問題。

112.香港土地利用規劃的最大特點是我們擁有大比例的郊野公園土地。目前,郊野公園佔香港土地總面積的4成,是住宅用地總面積的6倍。城、鄉、郊、野之間,發展密度差異越來越大,市區的人煙越來越稠密,空間越來越小,大家的生活也越來越擠迫。

113.郊野公園是我們的重大資產,有休閒、康樂、體育和保育價值。本屆政府致力於環境保護和生態保育,亦務求在發展與保育之間取得適當平衡。過去幾年,我們將合適的「不包括土地」例如西灣等納入郊野公園範圍,令現時郊野公園和特別地區的總面積增加了38公頃。在發展古洞北和粉嶺北新發展區的同時,亦會設立約37公頃的塱原自然生態公園。為進一步保護高生態價值的地點,政府將開展指定約500公頃的紅花嶺為郊野公園的工作。此外,政府正積極考慮,透過非原址換地方式,以大埔船灣已修復的堆填區換取沙羅洞內具高生態價值的私人土地,以長遠保育沙羅洞,同時繼續物色合適地方納入郊野公園範圍。

114.部分偏遠鄉郊地區瀕於荒蕪,寶貴的生態和人文資源流失。郊野公園以外,政府近年以多元和靈活方式,支持及推動民間力量保育鄉郊環境。例如,荔枝窩擁有豐富生態價值及300多年客家圍村文化,政府積極與多個非政府組織合作,獲村民支持,透過多樣資源,進行多項活化工作和小型改善工程等,以復育當地鄉郊生態、人文和建築環境。

115.為了進一步推動復育偏遠鄉郊環境,政府將為設立保育基金成立籌備委員會,參考外地及本港有關基金的經驗,研究此基金的工作範圍、運作模式和所需法例及資源。我們將以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保育和活化鄉郊的生態及人文環境,同時回應城市人對城鄉共生的追求。這個基金亦可為於鄉郊地區落實生物多樣性保育提供專屬而綜合的機制和資源。

116.為配合大嶼山的可持續發展和保育工作,政府將以大澳、水口和貝澳等作為鄉郊保育政策的先導地區,運用不同的政府及社會資源,推行一系列自然保育及教育、活化舊鄉村建築、推廣生態及文化旅遊等鄉郊保育工作。

117.在大力做好鄉郊野外保育的同時,本屆政府為滿足迫切的房屋及其他發展需要,多管齊下釋放土地資源,包括上述的新發展區和新市鎮擴展計劃、發展棕地及填海等。現實是,對土地開發項目,社區以至全社會經常有不同意見,在規劃和開發過程中面對種種挑戰和阻力,導致項目延誤、規模縮減,甚至被迫放棄。我認為在土地利用問題上,我們應該將更多有具高生態保育價值的土地納入郊野公園範圍,應該增加生態保育及郊野公園土地總面積,以及提升康樂及教育價值,同時也應該思考利用郊野公園內小量生態價值不高、公眾享用價值較低、位於邊陲地帶的土地用作公營房屋、非牟利的老人院等非地產用途。這是關乎下一代福祉,值得社會認真權衡得失利弊的議題。

推動綠色建築

118.現時,私人樓宇發展項目如要就適意設施申請總樓面面積寬免,其中一個先決條件是註冊「綠建環評(BEAM Plus)」認證登記。為進一步推動綠色建築,政府會檢討現時的安排,包括考慮將先決條件提升,要求發展項目在環保方面的表現達致特定標準,甚或採納以表現為本及考慮個別地盤情況的方法,釐定總樓面面積寬免的上限。

文物保育

119.政府致力推動文物保育。「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至今已推出了5期,涉及 19個歷史建築項目,其中8項已完成活化並對外開放,當中4個項目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文化遺產保護獎項。我們會繼續與非政府機構合作。

土地重整及執管

農地

120.我於去年公布的新農業政策落實進展良好。農業園的工程可行性研究亦快將完成。為數5億元的「農業持續發展基金」於去年年底開始接受申請。「農業優先區」的研究亦將於年內開展,以物色較大面積的優質農地,並制定政策和措施,促使荒置農地恢復農業用途,以及改善鄉郊環境。

棕地

121.重整和釋放棕地作發展用途的目標是善用棕地潛力並改善鄉郊環境,同時為相關行業提供適當用地。首要工作是透過綜合規劃,以大型新市鎮模式發展棕地密集的地區。現正推展的洪水橋、元朗南、古洞北╱粉嶺北新發展區項目,涵蓋約340公頃棕地。規劃署亦會於今年就全港棕地的分布及用途展開調查。

122.不少棕地作業有社會功能,如物流、港口後勤、廢物回收、車輛維修、建築業等。政府正以洪水橋新發展區為試點,探討以多層工業樓宇或其他有效使用土地模式整合棕地作業,以釋放棕地作發展用途。

123.同時,政府會繼續針對於新界鄉郊土地包括棕地上的非法土地使用,包括違反《城市規劃條例》的發展、非法佔用政府土地等情況的執管工作,嚴格執法。

工廈用途執管

124.針對工廈內的違規及違契用途所引起的安全風險,屋宇署及地政總署將繼續以風險為本採取行動。

125.同時,政府會積極研究制定新的法規,從多方面加強屋宇署打擊工廈內非法住用單位的執法力度,爭取在本立法年度內就具體建議徵詢立法會。

126.屋宇署會繼續對工廈及住宅樓宇內違規劏房執法,包括就違例建築工程向業主發出清拆令,並在有需要時向法院申封閉令。

優化海濱及海濱發展

127.社會上廣泛認同有必要以新思維推動優化海濱,但現階段成立法定海濱管理局的條件尚未成熟。政府決定先以專責團隊和專款專項的方式提升優化維港海濱的工作,伙拍海濱事務委員會,推動落實優化海濱的項目,進一步伸延維港兩岸的海濱長廊、美化周邊用地及改善海濱暢達性。政府已預留5億元作首階段推動海濱發展之用。

建造業

工務工程

128.政府大力投資基建的同時,亦加強控制建造成本。發展局在去年成立專責辦公室,管理工程成本。現正全面檢視與工務工程相關的要求及政策,務求提高成本效益。政府並會優化現有工務工程採購程序,降低造價。

129.政府亦正嚴格檢視正在規劃及設計階段的工程項目預算,以切合實際需要,實而不華等原則,優化設計,減省成本。發展局至今已檢視約60個工程項目,節省約共130億元的項目成本。

科技應用及創新

130.建築信息模擬技術可讓建造業專業人士在虛擬環境中進行設計和建造工作,盡量減少建造過程中的變更,同時減低風險,明確各階段的項目成本。政府會致力在明年起開展設計的主要政府基本工程項目中,規定承辦設計或負責項目的顧問公司及承建商採用這項技術。

131.建造業議會將成立建造業創新及科技應用中心,為業界提供平台,引進創新科技,提升生產力。中心將於今年下半年投入服務。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