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古尋源:維多利亞建築 前九龍英童學校

發佈日期: 2016-03-13 07:16
港澳
探古尋源:維多利亞建築 前九龍英童學校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當你走在尖沙咀彌敦道,有無留意這幢紅磚建築?沒有華麗裝飾,看似平實,它是古物古蹟辦事處辦公大樓。

細心留意,有西式游廊,亦有中式瓦頂,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為外籍兒童而建的學校建築,前九龍英童學校。

古物古蹟辦事處館長(歷史建築)伍志和表示:「有很濃厚的維多利亞時期建築風格,主要都是因為香港潮濕炎熱氣候,用游廊建築,較通風和採光較好。還有你會看到,很多窗用百葉,既可以有屏蔽作用,也有通風功能。背後這些附屬建築,主要以前作廚房或洗手間,有一間較有趣,是工人阿瑪,即早期工人地方。 用中國傳統的屋瓦,我們稱為雙筒雙瓦,可能防水會較好。」

在1900年,商人何東捐出一萬五千元資助興建這間學校。由當時港督卜力爵士主持學校奠基禮,當年的奠基石仍在這裡。

珠海學院香港歷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蕭國健就指:「1860年九龍割讓,最早期這裡整個都是軍事區。當時那些軍人或初來做生意的商人,都不可稱得上很有錢,他們只不過來這裡聚居。為了讓他們(子女)有書讀,我們就成立一間學校。」

1902年,前九龍英童學校落成。開校初期,只有約六十名5至15歲學生就讀,主要學習英文、數學,中文未必會碰到了。那麼誰來教書?當時借用了皇仁書院兩名教師負責校務。

小小校舍發展近三十年,超過三百名學生。課室不夠用,要在學校後面加建臨時小木屋上課,操場面積只有數平方米,校長決定擴充校舍。

30年代學校搬到何文田,即現時英皇佐治五世學校校址。學生有更大活動空間,學校亦有了發展空間,接受所有國籍學生,現在是英基學校協會屬下其中一間男女校。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