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村教堂和學校活化為鞍山探索館

發佈日期: 2015-02-06 21:18
港澳
馬鞍山村教堂和學校活化為鞍山探索館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今日馬鞍山是一個有二十萬人口的新市鎮,但大家是否知道馬鞍山原來有一個礦場,還有礦工家庭聚居的馬鞍山村,有機構將村內荒廢的教堂和學校活化,開放給公眾參觀。

一張張發黃的學生相片記載著的是裘老師和春蓮昔日校園生活的一點一滴。

信義學校舊生何春蓮說:「已經覺得她是老朋友,當然我一樣很尊敬她,每次遇見她我都叫裘老師,但我有時說的東西,我們已經是朋友,『老友鬼鬼』、『老友記』。」

相隔半個世紀後重回母校,她們最懷念的是這裡的人情味。信義學校老師裘渝珠說:「五十年,我們分了手五十年。很興奮,特別我聽他們再到山上住,又耕田並做回農夫我真的高興。」

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馬鞍山村居住多達三千個礦工。隨著礦場在七十年代結業,這些家庭陸續搬走,當年為村民提供援助的教堂和隔鄰的學校因而停辦。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服務經理樊文韜表示:「這堂會當時提供一些教育、救濟和醫療的工作,我們會辦學校,有幼稚園、小學,讓當時的礦工能享用這些設施。」為了讓公眾了解這段歷史,信義會在兩年前展開活化計劃,復修教堂、小學和學生宿舍,活化成記載馬鞍山礦村歷史的「鞍山探索館」。

他補充說:「鞍山探索館集合了四大元素,分別是三個遺產,一個價值,三個遺產分別是以前的礦工工業遺產,另外是鄉村遺產、宗教遺產,而自然價值就是保存當時馬鞍山豐富的自然價值。」

教堂經復修後仍保留了原有的建築特色,獲古物諮詢委員會考慮列為三級歷史建築。信義會將舉辦導賞團讓市民參觀。

以前礦工的體力消耗很大,為了補充體力,食物普遍多油、多糖,如這些腐乳饅頭和客家茶果,參與導賞團的市民就有機會可以一試。探索館將於三月正式啓用,市民可預約導賞團,遊覽村內不同的礦洞遺址,感受礦工昔日的刻苦生活和馬鞍山礦場的文化風貌。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