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蹄蟹校園保育計劃推動生態保育

發佈日期: 2014-09-12 18:24
港澳
馬蹄蟹校園保育計劃推動生態保育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下白泥是觀賞日落的熱點,在大家舉頭望日落之際,一班中學生就低頭望泥灘,到底有甚麼好看?

這一班中學生在泥灘左看右看,原來他們正在找有保護色的「馬蹄蟹寶寶」,記錄牠們的身體長度、活動環境的水溫、鹽度等。海洋公園保育基金助理社區教育經理張可怡表示:「在泥灘能找到很多不同類型的生物,有魚苗、小蟹、馬蹄蟹,馬蹄蟹是這個泥灘上最大型的動物,所以馬蹄蟹在這裡生長情況有多健康,可表達這泥灘其他動物生存環境怎樣。」

馬蹄蟹的學名是「鱟」,不要以為牠們真是蟹,馬蹄蟹的近親是蜘蛛和蠍子,全球有四個品種,其中兩種「圓尾鱟」同「中國鱟」可在本港找到。

如何分馬蹄蟹品種的呢?主要是用牠們尾部的形狀來分別,尾部呈三角形的就是可在香港找到的「中國鱟」。城市大學博士研究生關傑耀介紹:「牠整個生命史就是從一個淺海的地方,上岸產卵,小鱟會在泥灘上成長,大概十年才會下淺海區,壽命可能有二十年左右。」

馬蹄蟹的祖先在四億多年前已存在,而多年來牠們沒怎樣進化,研究人員稱牠們為「活化石」。而在醫學上馬蹄蟹亦有價值,張可怡說:「馬蹄蟹的血是藍色,很多時我們的醫學用品,例如我們注射的疫苗、或有時不幸入醫院,要吊的鹽水,也會透過一種「鱟試劑」的物質去驗當中有沒有細菌的存在。」

海洋公園保育基金及城市大學舉辦「馬蹄蟹校園保育計劃」,為「馬蹄蟹寶寶」招募保母,人工飼養牠們六至九個月。植入晶片後再在泥灘放生,四年來已放生超過1200隻「馬蹄蟹寶寶」,保母希望大家保護泥灘。

「馬蹄蟹寶寶」保母黃柏高就希望市民愛惜泥灘和海灘,也鼓勵市民實地考察,認識一下馬蹄蟹,但就呼籲「不要留下垃圾,也不要拿回家,不要把牠們吃掉」。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