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智庫稱透過改劃土地建公屋效率低 冀施政報告提改革

發佈日期: 2020-10-11 19:45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政府積極覓地建公屋,但平均輪候時間一直創新高。有智庫組織認為,透過改劃土地建屋效率低,期望政府在即將公布的《施政報告》中提出改革。

公屋供求持續失衡,輪候冊上最新有近26萬宗,一般申請者等「上樓」,由2014年要大約3年,一直增長到最新要5.5年。政黨和關注組織都預料,短期內會突破6年關口,多過政府承諾3年上樓目標一倍。

團結香港基金的研究指出,由1999年到2008年,每年平均有二萬七千個公屋單位落成,之後大跌一半,徘徊在每年一萬六千個。而過去七年累積計算,比《長遠房屋策略》目標少八萬二千個單位,等於超過11條彩虹邨。

基金認為,問題在於政府找地建屋,側重於改劃土地這個途徑。他們指過去五年,有百分之75的公屋項目,改劃程序上有延誤。

團結香港基金土地及房屋研究主管葉文祺表示:「改劃地其實是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特別是現有使用者會反對,未來五年有六成的公營房屋項目都是會繼續來自改劃地,所以我們預計未來數年的公營房屋延誤的情況仍然會很嚴重。」

目前一幅地要由「生地」變為「熟地」,要經過規劃研究、法定程序,以至平整地盤等,隨時要花十年或以上。團結香港基金期望《施政報告》提出加快前期研究和簡化行政程序,亦要建立公開平台,讓公眾監督覓地效率。

不過覓地過程以年計、短期經濟下行,可能有更多人跌進公屋「安全網」,又可以怎樣分流輪候冊「人龍」?

房委會委員柯創盛說:「過渡性房屋能夠增加(單位)數量,給他們旋轉的空間,這是首要的。另外是劏房租務管制,現在已啟動研究,研究過程是否可加快?」

房委會委員尹兆堅稱:「由政府做『二房東』,租更多單位回來,再轉租予一些有需要的公屋輪候者,可能是一個短期的『止痛』措施。」

政府亦已宣布未來數月會推售約4700個綠置居及在租置屋邨回收的單位,期望加快公屋流轉。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