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系列II》:腦癌 今早十一點半無綫新聞台

發佈日期: 2017-12-09 11:30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癌症博士今天解構腦癌。腦部有「身體機能總管」的稱號,有多個重要功能區域,一旦出現病變,對健康可以造成嚴重損害。

香港每年大約有二百多宗原發性腦癌個案,其中去年有三十多宗兒童及青少年個案在公立醫院治療,是兒童癌症當中第二最常見。及早發現治療,對於患者康復後的生活有重要影響。

這位「小丑先生」,經常在屋邨出沒「顯身手」,轉眼就把幾條長氣球扭出不同造型。但卸下小丑服裝,廿七歲的阿鋒在日常生活,身手並非如此靈活。十多年前他患腦癌後就造成身體缺損。

腦癌康復者阿鋒表示:「上學時咀巴歪了,給同學笑我說我歪咀,之後走路一拐一拐,去照腦素描,照完之後腦部真的有腫瘤。」

阿鋒停學半年進行化療及電療殺死癌細胞,但康復後記憶力受損,左邊手、腳活動亦遲緩,現在靠領取綜援生活。

阿鋒稱:「左邊身(活動)比較差,拿東西,用遙控掣都用不到,沒那麼靈活地按鍵,找工作都有困難,有時見工說要搬重東西,我就說會盡力,試過一次送速遞,因為要認工廠區、一些地方,我完全認不到。」

「小丑」身份讓他堅持每天扭波,訓練手、腦更靈活。協助他就業的社工表示,要將興趣變成事業,對於阿鋒來說比較困難。

兒童癌病基金社區服務經理伍毅寧表示:「除非真的可以遇到良心僱主,提供一些工作,可以容許他不用很長時間、很持續地工作,就會比較容易受聘。就着身體部份都會有運動班,希望能幫助他強健身體協調,或強化身體機能,從而希望幫助他們融合社區。」

醫學界對大多數腦癌成因並不了解,相信只有少數患者與先天性、遺傳等因素有關。早期腦癌最常見症狀,包括持續頭痛以及間歇性出現癲癇,醫生指越遲治療損害越大。

中文大學神經外科專科名譽臨床副教授藍明權表示:「如果有少少頭痛不理會,等到很後期出現手腳無力,或者跌倒、暈才處理,其實是不太理想的狀況,如果不處理最終會致命,當腦部沒有功能就會昏迷,沒有呼吸就會致命。」

最理想的治療是將整個腫瘤切除,但腦部有不同功能區,包括活動、言語及視力等,醫生建議病人手術期間局部麻醉,保持清醒及說話。

藍明權說:「臨場測試病人功能,如果知道(腫瘤)滲透地帶,沒有什麼重要功能就要切除,因為切多了病人會有癱瘓、不能說話,不能移動的危險。」

手術前醫生會與病人先溝通好,取捨身體哪些功能不能夠影響,以決定能否切除某個腦部組織。病人手術後仍要進行化療及電療等加強療效,根據經驗,只要及早發現治療,治癒機會率約有六成。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